出版专业资格 >> 模拟试题 >>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>> 文章内容
2024年初级出版考试《出版专业基础知识》临考密卷(二)
2024-09-11
中1【单选题】关于出版物的属性,说法正确的是()。
A.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属性,又具有物质产品属性
B.出版物的生产需要投入人力、物力和财力资源,与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一样,所以它只具有物质产品属性
C.出版物只具有精神产品属性,因为它只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
D.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来自它的物质产品属性
参考答案:A
参考解析:
出版物是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,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,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;同时它们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成果,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,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。这种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,是出版物特有的属性。
2【单选题】数字出版产业链主体不包括()。
A.内容提供商
B.技术服务商
C.信息服务商
D.硬件销售商
参考答案:C
参考解析:
数字出版产业是出版企业或组织开展的数字出版活动的集合,是由所有参与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、传播活动的企业或组织组成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,是出版产业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数字出版产业链主体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、技术服务商、硬件销售商、运营渠道服务商和通信服务商。
3【单选题】“他上了大学,不是北京大学,就是清华大学。”是一个()判断。
A.联言
B.相容的选言
C.假言
D.不相容的选言
参考答案:D
参考解析:
选言判断是反映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判断。选言判断可以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。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是指选言肢不能同真的选言判断,即所断定的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,并且至多只有一种存在。题干中的判断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。
4【单选题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发布的()第一次明确了数字出版的十一种产品形态。
A.《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》
B.《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》
C.《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
D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
参考答案:C
参考解析:
2010年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《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第一次明确了数字出版的十一种产品形态,包括电子图书、数字报纸、数字期刊、网络原创文学、网络教育出版物、网络地图、数字音乐、网络动漫、网络游戏、数据库出版物、手机出版物(彩信、彩铃、手机报纸、手机期刊、手机小说、手机游戏)。
5【单选题】下列句子中,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()。
A.我的天赋并不好,之所以还能做出一点成绩,完全得益于笨鸟先飞
B.他粗俗不堪,有时却还舞文弄墨,附庸风雅
C.刚取得一点点成绩,就自高自大,目空一切,那是成不了什么大器的
D.我的老师不仅学识渊博,而且师德高尚,好为人师,诲人不倦
参考答案:D
参考解析:
同义词中的近义词往往概念意义基本相同,而在词义的范围或附加的感情色彩、语体色彩上有所区别。应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与所用词的褒贬义是否一致。D项,“好为人师”是贬义词,可解释为不谦虚,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。此句表达的意思为赞扬,是褒义,因此“好为人师”不可用在此处。
6【单选题】关于网络出版物,说法不正确的是()。
A.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
B.可直接进行数字出版
C.从已出版的图书、报纸、期刊、音像制品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转换而来
D.涉及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
参考答案:B
参考解析:
根据《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》,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,具有编辑、制作、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。网络出版物相比之前的互联网出版物,增加了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的移动出版物。《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》采取概括和列举的方式,将原创出版、集成出版、已出版作品的传播等不同形式的网络出版物都纳入其中。从内容来源看,互联网出版产品网络出版物一般有两类:一类是从已出版的图书、报纸、期刊、音像制品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转换而来的作品;另一类是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进行数字出版的作品。从内容本身看,互联网出版产品网络出版物涉及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。
7【单选题】下列句子中,修辞方式运用恰当的是()。
A.我终于走出了沙漠,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
B.“解剖自己”要不怕痛,不怕丑,不护短
C.通往山村的小路,弯弯曲曲,黑线一般
D.他含着泪水,像一棵雨水浇伤的禾苗,悲凄地站着,舍不得妈妈离去
参考答案:B
参考解析:
A项,“田野”用“干涸”来修饰不当;C项,“弯弯曲曲”与“黑线一般”没有联系;D项,“雨水浇伤的禾苗”与悲伤的情境并不一定关联。
8【单选题】下列句子中的连词“而”表示假设的是()。
A.蟹八跪而二螯
B.闻鼓声而进,闻金声而退
C.有圣人作,构木为巢以避群害,而民悦之
D.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
参考答案:
参考解析:
A项,“而”表示并列关系;BC两项,“而”表示承接关系。
相关推荐
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网
十三年品质网校
-
13年匠心打造
-
数百位导师汇聚
-
千万学员选择